近期,由深高新投开创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屡获殊荣,不仅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8条综改试点经验之一,同时也入选《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年度报告(2023年)》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典型案例。这一系列荣誉也彰显了深高新投在助力深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中所起到的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深高新投累计发行59期总规模超过120亿元人民币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惠及企业超过700家次,助力深圳构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新生态。
创模式,发产品
助力深圳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品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圳共有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其中之一便是“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品牌”。
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会同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提出以市属国有企业小贷公司等金融平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债权及附属担保权益为基础资产,由国有企业小贷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将上述基础资产转让给市属国有企业提供增信模式设立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
《通知》中提到,深圳率先发行4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并率先实行“境内+境外”的“N+1”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新模式。
事实上,上述提到的4项产品均为深高新投牵头完成发行,包括全国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国内首单版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罗湖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版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国内首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场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福田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战略新兴)”)以及由深高新投提供增信完成发行的民营科技中小企业专项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ABN)项目(“易睿ABN”储架项目第四期)。而“境内+境外”的“N+1”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新模式即是深高新投创新探索的大湾区首个深港跨境‘N+1’河套深港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除位列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的综改试点经验之外,“深圳市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品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于日前入选《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年度报告(2023年)》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典型案例。
据了解,《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年度报告(2023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发,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分为转移转化篇、融资服务篇和体系建设篇,全面系统地勾勒出2023年中国知识产权运营业态发展的全貌。